(资料图片)
唯有在认识和行动上未雨绸缪,给予科学而充分的应对准备,方能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7月4日发布声明称,厄尔尼诺现象七年来首次在热带太平洋出现。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份新的报告预测,厄尔尼诺事件有90%的可能性在2023年下半年继续存在。厄尔尼诺,又称圣婴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通俗说,厄尔尼诺就是异常气候的代名词。尽管气象预测报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结合我国气候现状,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世界气象组织关于厄尔尼诺的这份预警,依然值得高度重视。公开信息显示,1951年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共发生了21次厄尔尼诺事件,曾给我国带来高温热浪、洪涝和干旱等影响。今夏以来,我国局部地区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并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已显现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这给气候应对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别很大,这更增加了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的难度和复杂性。比如,当前我国华北等多地遭遇高温,但重庆等地又正在遭受洪涝灾害,防汛和抗旱需要同时进行。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在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华北南部、华中北部、华东中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易偏高。其中,华北西南部、江南中部、华南东北部、新疆北部的高温日数达到30天以上。此外,还会给部分地区带来极端干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