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谢谢村里派医生及时赶过来给我老伴看病。孩子在外面忙,我和老伴儿在家有点什么事还真是担心。有你们,我们就安心多了。”江苏省南通通州刘桥镇新中村村民李女士向村“红网格之家”工作人员道谢。原来,李女士的老伴儿突发身体不适,联系新中村“红网格之家”后,不到20分钟,村医疗服务队就赶到了老人家中。今年党员冬训开展以来,刘桥镇新中村党总支通过4个红网格党支部、36个微网格党小组前置服务触角,依托“红网格之家”为载体,开展党员教育、协商议事、志愿服务,推动理论与实践工作同频共振,让党员冬训“声”入人心、落地生根见实效。
理论宣讲上门上网,“红网”夯实“连心路”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在新中村“红网格之家”中则是暖意融融。党员同志们围坐在一起,村党总支书记朱燕平正在以“拉家常”的形式向党员群众讲解党的方针政策,让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今年新中村“红网格之家”的党员冬训理论宣讲课程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多个理论专题,结合党的百年光辉奋斗历程、新中村近几年的变化等,引导全体党员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受到党员干部普遍欢迎。为确保党员冬训“一个也不能少”,考虑到一些年老党员年龄大、居住散、行动难的实际情况,“红网格”支部开展“上门送学”服务,打造家门口的学习阵地。为解决流动党员教育不易集中开展的问题,“红网格”支部通过流动党员微信群,用“新媒体”开辟“党课”网络阵地,“云上党课”让党员教育更便捷、更高效,延伸党员冬训“连心路”。
(相关资料图)
党员冬训理论宣讲(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民生实事即商即办,“红网”筑牢“连心桥”
“红网格之家”在收集社情民意过程中,村民们反映了位于沈海高速的下穿涵洞视线较暗、视野不清,极易给村民通行带来安全隐患。村党总支通过召开“红网格”协商议事会,决定在每个涵洞增设照明灯带,仅用2天就完成了灯带安装,极大地便利了周边群众的出行。自“红网格之家”建立以来,为推动群众进网格主动问事、党员进网格集中议事、村干部进网格快速办事,村党总支多次深入网格开展“敲门行动”,采取上门访、现场问、随机谈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并邀请网格内党员、村民代表等定期在“红网格之家”开展协商议事会,化村级事务“单向说明”为“双向沟通”。如今,将问题放到“红网格之家”谈一谈已经成了新中村的常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主体作用,架起党员群众“连心桥”。
收集社情民意(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志愿服务共建共享,“红网”织密“连心网”
“太好了!理得真好!你给我们这些不方便走远路的老人帮了大忙,谢谢啊!”在“红网格之家”,党员志愿者们会定期设置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新中村党总支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形成以网格内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多元化“红网格”志愿服务队,如“人居环境服务队”“医疗服务队”“理发服务队”“助农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依托“红网格之家”,开展“走出去”送服务,将党员冬训放在一线,融入实践,把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同时通过“红网格”微信群,贴心服务群众,多方联动,保障群众利益。面对群众反映的环境治理有需求、农田排水不通畅等问题,“红网格”微信群会迅速进行梳理,分门别类发出任务,志愿者随即认领并上门服务,通过“红网格”织密为民服务“连心网”。
“红网格”志愿服务队医疗服务(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新中村将继续充分运用好“红网格之家”阵地平台,不断深化党员冬训理论、实战课堂,持续激发广大党员的学习热情,将冬训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党员在体验交流中感受冬训的深刻内涵;将冬训与村级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冲在先、干在前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冬训工作提质增效,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将冬训的成效传递到千家万户。(徐丽丽)
上一篇 : 什么是尾货_什么是尾货服装_世界播报
下一篇 : 最后一页